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服务>科学普及>学会工作>详细内容

嘉定区青少年科普促进会暑期进社区活动:外来务工子女的暑期科普活动

作者: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6-08-22 1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作为嘉定青少年科普促进会的暑期传统项目 “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几年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推广,已经在嘉定镇和周边许多社区居委里小有名气,也受到了孩子和社区居民的欢迎。今年,促进会第一次来到嘉定工业开发区黎明村区,把科普活动送下乡。

在活动开始前,促进会的老师已经和村里的负责老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和沟通,知道参加黎明村暑期活动的孩子们全部都是外来务工子女。促进会还是第一次为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开展科普活动,没有一点实践经验,为了使活动更好地开展,授课教师们又多次和村里负责老师电话联系,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日常生活状态;同时,又把授课内容再次进行分解和细化,充分准备了科普制作材料和奖品等。

活动当天,促进会授课教师们早早地来到黎明村,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分组开展科普活动的材料。已经来到活动场地的孩子们,静静地围着教师,看大家分材料,不时好奇地轻轻交流着。当王峰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们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王老师的身上,特别认真,从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到对开展活动的渴望。当王老师讲解完“越高越好”结构搭建要求后,孩子们很快分好了小组,选好了小组长,领好活动材料后,他们又全身心的投入到结构的设计制作中。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讨论,再定制作方案,每组各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有的给纸杯打洞、有的切割吸管,有的用粘贴纸进行连接……),大家互相帮助,小组与小组之间还不断地互相启发与借鉴,很快就有小组成功完成了结构的搭建任务。

在测量完结构的高度后,大家又重新投入到新的思考中,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结构站得更稳更高,其中有一组孩子坚持不懈、团队合作,通过努力一次次刷新结构的高度:他们的结构从最初的56厘米的高度到后来的80厘米,再到后来的102厘米,旁边的同学和老师都给予他们掌声。这一小组同学是这次活动中第一个完成结构的也是最终让结构高度成为最高的一组,而像他们这样勇于创新的小组老师们看到了一组又一组。以往老师通常看到的是大多数孩子在第一次制作成功后,就不愿意再次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使用更多的材料,让“结构”站得更高,而这些“外地娃”呢,从他们身上老师们看到了一种“坚持”和“创新”。在颁奖过程中,掌声一次次的响起,在台下的其他孩子很主动地为获奖的同学鼓掌祝贺。懂得为别人的成功而鼓掌的孩子是最自信的,在他们欣赏别人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将完美、更加强大。

本次科普进社区活动效果不同凡响,“外地娃”在活动中爱动脑经,动手能力强,制作的结构充满艺术感等等都给三位促进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今后“科普进社区”活动会进入更多的社区和村委,不单单为城镇的孩子送去科普活动,同样还要为外地孩子送去科普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增添色彩。

最近几周,促进会的老师们还为工业区越华社区、永盛社区和新城街道南陈社区等孩子开展了科普进社区活动。

be9be72646cb4e7a961685c3a2072d38.jpg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