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政务>科技信息>详细内容

开放共享 协同创新 嘉定区着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

作者: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17-09-08 17: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58年,嘉定就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拥有深厚的科技底蕴。近年来,嘉定着力推动科技资源的回归和集聚,特别是科研院所的回归,形成十一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三个中科院研发中心和两个产业化基地,以及包括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在内7所高校的科技资源布局。

高校、科研院所的集聚,为嘉定带来了庞大的科技人才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全力加快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出成效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强化产学研用无缝对接,搭建连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促进各方要素的协同创新,从而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驻区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围绕构建开放、多元、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环境,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释放科技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嘉定区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服务嘉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嘉定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等,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实验室、大型仪器设施对外开放,为区域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测试、中试和设施共享等服务,助力区域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使之成为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引擎。目前,驻区高校、科研院所106个研发平台已经向社会开放7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4个,包括国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机动车检验检测中心等大型研发平台,超过200台设备向社会开放。


196bba32e9b843389cb60a098c40bcfb.jpg

68f50a3591324f2eb7f456f3cb98ac80.jpg

         

       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可开放平台

序号平台名称重点研究实验内容所在单位联系电话
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以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集成与匹配技术、控制技术、试验技术、燃料供应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同济大学65980642
2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交通设施使用和系统运行基础数据采集处理、测试分析、仿真实验,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实验和交通运输系统仿真分析等多个平台,具有道路交通系统的仿真分析能力、方案分析能力、技术验证能力,拥有材料力学和路用性能测试系统、实时代表性路段交通信息和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数据的分析系统、以先进的交通仿真建模技术为核心构建的接近于真实道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仿真环境。同济大学65980642
3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有嵌入式技术、服务计算、信息传输与融合、智能信息应用技术等。同济大学65980642
4上海市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以金属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为基础,拓展到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形成综合性材料研究。同济大学65980642
5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动中心建有气动声学风洞、热环境风洞两座汽车整车风洞和公共性汽车和轨道车辆技术平台。可进行包括轿车、客车、SUV、卡车在内的各类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轨道车辆模型等提供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热管理等方面相关试验。同济大学65980642
6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完整的电电混合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及关键总成的测试方法、测试规范和测试环境,完整的新型动力系统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同济大学65980642
7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并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和资源开展磁浮交通工程技术消化、吸收和装备的国产化研究,是我国磁浮交通技术研发、试验、产业推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济大学65980642
8新能源汽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和试验、动力系统集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氢能设施技术等为研发方向。同济大学65980642
9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学科技术攻关及技术转化、集成、创新为核心,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应用。同济大学65980642
10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联合)提供农业物联网、现代农业解决方案。同济大学65980642
11上海电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电动汽车研发服务。同济大学65980642
12上海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多学科交叉,拓展、强化在设施农业领域工程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建有1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及1.5亩玻璃温室。同济大学65980642
13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以特种光纤理论与技术、光接入网与综合业务技术、特种光纤器件与光纤传感网络为主要研究方向。上海大学69982350
14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冶金熔体物理及相关理论、钢铁材料的先进冶炼技术、物理场下冶金过程研究、金属凝固理论与细晶技术研究、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技术等。上海大学69982350
15上海市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为资源环境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提供必要的工程化技术支撑,重点突破高性能资源环境材料制造、加工和应用中涉及的材料组成设计和微观结构控制、应用器件及装置开发等关键工程化技术,开发一系列面向应用的高品质材料、应用器件和装置。上海大学69982350
16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国内先进的有源有机电致发光(有源OLED或AM   OLED)实验线,以及设备齐全、性能先进的光电显示器件制作、封装、测试与系统集成平台。上海大学69982350
17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在火电厂热工过程控制、发电厂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设备在线测试及故障诊断、城市配电网规划、电网分析与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其中电力工程系的“电厂热能动力与环境工程”学科点,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大学69982350
18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专业从事制造业领域中数字化设计和控制技术、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光机电功能单元、先进机器人及其应用工程、智能机械与精密系统等方向研究。上海大学69982350
19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石油开采有关的新技术、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基础研究、环境力学、水泵及其系统增效与节能以及其它力学前沿等五个研究方向。上海大学69982350
20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抗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能源作物储藏物质代谢和调控研究;能源作物新种质培育;生物能源转化和利用;环境生态修复研究。上海大学69982350
21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提供高温超导带材研究相关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2高品质特殊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高品质特殊钢研发和测试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3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提供钢铁材料精细结构分析、钢铁材料性能表征和评价研究、钢铁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高洁净与特种冶金、组织性能预报与仿真、先进热处理、材料应用等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4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波片光纤、保圆光纤、超强保偏光纤、紫外光纤等特种光纤及光纤大电流传感器等方面研发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5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立了AM   OLED设计、OLED显示屏制备、TFT薄膜工艺、光电显示封装多个研发平台,设备软件投入总计逾6000万元,具备了开展AM   OLED设计、制备、封装、测试成套技术研发的能力。上海大学69982350
26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提供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产品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7上海市功能纳米材料中试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功能纳米材料应用技术中试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8上海市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材料形态结构及性能分析测试,功能粉体及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工,纳米科技紧缺人才及材料工程技术人才培训,多品种功能粉体及加工助剂,针对企业需求提供高新技术研发等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29上海市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OLED、3D、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和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30上海新材料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拥有国内一流的AM   OLED、TFT基板研发制备中试线。建有OLED新材料、AM   OLED装备新工艺、3D立体显示、显示芯片与驱动、LED先进封装与热管理、印刷光电子与柔性显示、光电材料器件测试分析、AM   OLED专利分析等专业实验室。平台可为新型显示行业提供材料、器件、工艺、装备、检测分析的成套专业技术服务,以及知识产权研究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等创新服务。上海大学69982350
31国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备针对工程软件特点,提供制定软件工程化管理过程和测试过程的标准规范、实施软件过程监控和软件测评等技术服务的能力,依托自主研发集成构建软件工程化管理和测试环境的能力。中国电科32所64704678
32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面向安全关键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可信设计、产品实现、解决方案研制与工程技术服务。中国电科32所64704678
33强场激物理光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激光物理,特别是强场激光物理及相关新前沿新方向的开拓研究,包括: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源物理与技术;强场超快极端条件激光物理的实验与理论;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量子相干操控原子与电子、强场高能量密度物理等新前沿新方向开拓;基于强场超快条件的超短波长相干辐射、激光核聚变等战略高技术的科学基础;相关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及在材料、生命和信息科学中的交叉应用基础等研究。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4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量子光学、冷原子物理及其相关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量子凝聚、量子时频、量子信息及相关交叉学科。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5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激光和光学薄膜、激光和光功能晶体、红外光功能玻璃材料、材料的强激光特性检测技术、新型激光和光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6中科院空间激光通信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专门从事新型全固态激光器、激光应用技术和光电子器件技术的专业研究,以高能量全固态激光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空间激光器、激光雷达技术和空间激光通信为主要研究方向。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7上海光机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可为相关的各种光学材料、光学/激光器系统与单元器件等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检测、性能表征以及相关测试服务。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8上海市全固态激光器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全固态激光器研发、全国态激光器若干单元器件和核心技术研究、全固态激光器的应用技术研究。上海光机所69918000
39中科超精密制造创新平台平台可为光学材料、元器件提供大口径、多规格、高精度的光学加工及机械加工服务,引入“互联网+”的管理理念,形成数字化、信息化的材料加工与制备能力,有望实现由研发生产小组到集研发生产、技术支持、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的转化。上海光机所69918892
40上海光机所检测中心为相关的各种光学材料、光学/激光器系统与单元器件等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检测、性能表征等相关服务,以检测实验室国家/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和技术体系为日常运作规范,在光学材料和元器件等领域为研究机构提供高置信度的标准化服务和检测报告。上海光机所69918892
41中科院-中物院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提供高功率激光装置相关研发服务。上海光机所、上海激光等离子体所69918000
42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无机材料的物相分析与微结构分析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3古陶瓷与工业陶瓷工程中心提供古陶瓷无损测试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4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提供先进热电及光电功能材料的微结构分析与表征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5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提供光热功能、生物医用及防护涂层等特种无机热控涂层材料的检测与表征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6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提供光学晶体、透明激光陶瓷及新型闪烁材料的性能检测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7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提供无机功能材料的性能检测与表征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8上海无机能源材料与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无机能源材料及其相关电源器件的工程化研究,通过工程化研究平台的建设、工程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联合,提高上海在无机能源材料及电源器件方面的综合研究和开发实力。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49上海市碳化硅晶体工程中心提供碳化硅相关产品研究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50上海市钠硫储能工程中心提供大容量钠硫储能相关产品研究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51上海新材料研究中心提供新材料研究服务。上海硅酸盐所52412990
52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提供电子产品整机检验阶段的测试和试验、电子产品的整机检验等服务。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59161666
53上海航天电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站在空间飞行器的测控射频分系统、遥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分系统、数据链设备、特种通信和精密机械部件等卫星电子设备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制能力。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69058181
54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实验室(航天实验、尚科实验)主要为宇航武器和民用电子产品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实验室由力学、温度、真空试验室以及电磁兼容(EMC)实验室和计量检定实验室组成,可提供符合国标、国军标和相关行业标准的检测和校准服务,实验室已获得CNAS和DILAC认可资质。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69058857
55中国科学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红外成像材料器件的基础理论、设计以及关键制备技术。上海技物所65420850
56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瞄准国家红外光电仪器、装备的需求,研制高性能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适应我国战略和战术性红外遥感技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应用的需求。上海技物所65420850
57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空间地形测绘、星地量子通讯等研究。上海技物所65420850
58上海市航空航天光电产品研发与试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航空航天光电产品研发与试验服务。上海技物所65420850
59上海市光学功能膜与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光学功能膜与检测服务。上海技物所65420850
60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已形成了一个包括红外探测材料生长、基本规律探索以及新型器件原理性研制的基地,具备了开展红外物理研究的比较先进的实验手段,可以在强磁场、深低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和宽广的红外光谱区内,对窄禁带半导体等红外辐射探测材料和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等低维结构的红外光电性质以及固体中各种低能激发过程进行比较综合的研究。上海技物所65420850
61现场物证光学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提供现场勘查技术、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物证信息化等服务。上海技物所65420850
62上海市光学功能膜与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以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拥有高水平光学功能膜制备技术和多项国际先进的独特检测分析方法,能够从理论设计,到制备、表征与分析优化,乃至产业化应用进行全方位服务。上海技物所51097935-3162
63上海技物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包括薄膜生长与表征机组、器件设计制备与分析机组、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机组、先进光学制造机组、电子学装联机组五个专业实验平台。上海技物所65177725
64红外光电产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具有先进光学制造与装调、环境模拟试验、电子学装联、红外传感器材料与器件测试、红外光电仪器开发五个方向上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能力。上海技物所65420850
65新安江实验场提供湖上水声实验服务。声学所东海站64048159
66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服务超导材料与超导电子学应用,先进SOI材料与器件,新型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器件和应用。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67上海材料与制造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由微系统所牵头,与技物所、硅酸盐所、光机所、有机所、应用物理所等六家单位共同组建完成,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材料设计与先进制造等四部分。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68中科院太赫兹固态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太赫兹固态电子学器件、毫米波/太赫兹电路和模块集成、毫米波宽带通信系统及应用、毫米波微型雷达系统和毫米波/太赫兹成像系统研究为主要方向。拥有宽带无线协同传输与组网技术、超视无线定位技术等,拟在未来典型应用环境中发展具有信息感知的超宽带协同无线电系统。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69能源技术中心可提供太阳电池效率测试和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等服务(每年300小时对外服务)。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70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重点研究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的核心传感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发展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传感器系统,突破加工、封装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以满足国防、航天、工业、医疗等领域对传感技术的迫切需求。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71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不同用途的无线传感网端机、基站研究和低功耗传感器设计,承担多项重大项目研究,并开展包括短波在内的无线通讯研究和包括保护器件在内的传感网芯片设计。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72机器人标准化与信息服务平台以智能仿生双目视觉为基础,研究智能双目系统在机器人视觉、三维地图重构、无人驾驶等领域中的应用,建立相应标准化流程,提供对外开放服务。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73太阳能电池标准测试与校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太阳电池标准测试和校准、光伏组件可靠性以及寿命衰退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测试服务,新能源测校中心于2016年5月正式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包括太阳电池器件的光谱响应、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电流-电压特性、温度系数等五个方面。 上海微系统所62511070
74中科院微观界面物理与探测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微观界面探测与表征新技术,研究界面所发生的重要物理与生物过程,探寻界面分子吸附与积聚、识别与组装、相变与输运等基本规律,在界面、动力学水平上探索复杂生物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界面物理与探测”研究基地。上海应物所59553998
75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低温超导高频技术相关研究服务。上海应物所59553998
76中国科学院放射性药物联合研究开发中心提供放射性药物检验、研发等相关服务。上海应物所59553998
77上海应用物理所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中心的仪器设备按照功能,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生物分析仪器,第二类是防护测量仪器,第三类是材料分析仪器,第四类是综合研究实验平台。上海应物所59553998
78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辐照试验室拥有核电仪控系统功能安全评估能力和软件V&V技术能力。上海应物所59553998
79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技术工程中心成为核创院溢出技术转移转化的专门机构以及核能应用技术工艺包、工程设计包的供应商上海应物所59553998


                                                        (来源:产学研推进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