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联网中心四大实验室对外开放
近日,上海物联网中心公共研发测试服务平台整合实验室资源后,向社会开放其电磁兼容、协议一致性、互操作性和物理性能4个测试实验室。物联网中心的实验室到底是什么样的?50台总价约4000万元的国际先进设备告诉你,这个实验室有多强大。
实验室里有什么?与想象中美剧大片里用各种机械化设备堆出来的实验室不同,这里的实验室环境略显空旷和简约。“如果你能看见实验室空间中飞驰的频谱,那么 实验室里又将是另一番壮丽的景象。”实验室负责人熊勇博士描述,“其实,空中到处都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就如同一张巨网将实验室里的一切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空间里的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都是熊勇及其团队所研究和测试的对象。
小小实验室可以做大实验吗?在物理性能测试实验室,一台不起眼的小设备就有神奇的“72变”。这台仅有一个电脑主机箱大小的设备叫做无线信道衰落仿真器,是实验室核心设备之一。它可以通过模拟室外环境,让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完成海洋、森林、沙漠等各种室外真实无线信道环境模拟及测试功能。而其自定义的设置功能,则能模拟更多复杂特殊的假想环境。看到这里,你还想傻傻地扛着繁重的机械设备进行野外“拉练”吗?在这间实验室里,一切都变得十分容易。
在协议一致性实验室,正在测试一款智能交通关键设备。“我们在无线车辆检测器中放入了地磁和震动两种感应装置,当车辆经过感应器时,探测震动和地磁的变化,而电脑后台能根据感应器发回的信息判断道路的拥堵等情况,并自动调节信号灯的变化。”研究人员介绍。但问题来了,如何将收集的信息传回后台?这就好比人的嗓子,用多大的声音和多高的频率传播出去效果最佳?答案就在实验室的测试分析里。
“‘
互联网+’背后是什么?是汽车、房屋、交通等物联网终端。”熊勇博士说,“这就给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市场空间。对于我们的平台而言,则是大有可为。”目前,该实验室正在申请CNAS证书(国家认可实验室),未来任何物联网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这个实验室可以说了算。
一个成功的产品,除了研发结果,研发成本也很关键。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一个“标配”的小型实验室,仅硬件设备的投入动辄上千万,而借助开放式的科研平台,可以大幅缩减研发成本,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