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实时数据研究,嘉定有大数据
“全国唯一”、“全球最大”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是个什么样的机构?他们平时都在忙些啥?机构出具的分析又能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变化?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该中心副主任丁晓华。
记者: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丁晓华: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是一家规模并不大的民间非赢利组织,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26373辆新能源汽车实时数据的研究机构,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平台。
简单地说,数据中心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评估,为企业研发提供数据分析,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未来,在这里,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大有可为。
记者:您所说的“大有可为”,具体指什么?
丁晓华:目前,中心的累积数据已达30 T,足以塞满480个iPhone6S手机的内存,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在数据中心,目前我们最远的数据来自西藏,而这些都是车辆的实时信息。
绿色的符号代表正在行驶,灰色状态则是静止状态。26373辆是我们完整收集到的享受上海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车辆。数据信息每30秒,就会通过车载终端传至整车厂和我们中心。
我们收集的数据内容包括,电池信息、车辆行驶路线和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车辆信息。”
有了这些数据,一张新能源车活动的热力图,每30秒就自动生成一次,通过整张热力图可以为全市充电桩的布点规划提供参考,让充电桩可以分布在热点地区,合理充电桩的布局。
我们还可以明显看到内环和中环高架新能源车辆运动轨迹明显。数据说明市中心人口购买使用新能源车的人数远多于郊区,而嘉定区并未排入三。由此,我们可以就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得出结论,并对已有政策进行评估。
记者:今后,数据中心还能为我们普通市民带来什么?
丁晓华:今年8月,我们基于大数据,由数据中心开发的APP软件正式上线,可以为市民免费提供充电桩地址及相关信息查询。对于车主而言,不用再为寻找充电桩而烦恼。
此外,今年,我们还将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结构,并计划向市场发布3份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内容涉及新能源车推广和应用的比较研究、市场与消费行为和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情况。
当然,25000辆只是实时监测数字,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我们希望数据监测可以累积到10万以上,届时我们的分析研究将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通过车辆时速的监测可以为车主提供交通道路信息的分析,对地面停车场的新能源车的监测,可以分析出停车场的拥堵情况,并引导车辆前往附近合理的停车场。
记者:数据中心还有何发展计划?
丁晓华:目前,我们已经和沃尔沃、宝马等20家企业达成数据合作协议,并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对大数据进行深度运用。比如说,今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方面的问题。
此外,已有多家国外机构前来洽谈合作。但是,未来不论是建设联合实验室还是投放数据分析产品于市场,数据中心只有一个原则:我们卖结论,不卖数据。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