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WA82010002020001 发布机构: 区科委
生效日期: 2020年04月03日 文 号: 嘉科[2020]5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部门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嘉科[2020]5号

关于印发《2020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03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印发《2020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20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0年4月3日

 

  

2020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完成嘉定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形成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框架体系的关键之年。区科委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部署,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深入建设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的创造力、创新资源的聚合力、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奋力创造新时代嘉定改革发展新奇迹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

1.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力度。研究出台加快本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方案,强化区镇联动,进一步健全科技企业“新小微、小升高、大又尖”的“金字塔型”梯次培育加速机制,引导和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一批创新主体快速发展。

2.实施创新型企业动态跟踪管理。调整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新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库,遴选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纳入年度重点培育,形成“发现一批、储存一批、服务一批、发展一批”的培育模式。

3.加大科技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分门别类、量身定制精准服务,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区科技“双创券”等科技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科技服务精准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00家以上,继续保持全市各区第二位,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超过240家次。

二、高层次加快成果转化,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1.持续深化院地协同合作创新。全力支持高校院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定向爆破”。召开科创承载区联席会议制度第五次会议,持续推动项目化的院地合作,加快推进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落地产业化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合力共建“钱—纸—钱”的创新生态圈。

2.加速推动科研院所创新溢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扶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联动,深入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所科研成果,组织市场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活动。

3.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产业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嘉定分中心等机构,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让和转化市场化机制,发挥科交会365长效机制作用,搭建长三角协同创新舞台,推进转移转化信息共享,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活跃度。

三、高起点推进产业创新,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1.持续推进创新主阵地建设。发挥张江高新区品牌优势和专项政策优势,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创新项目落地,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推动高新产业集聚发展、壮大重点新兴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发展主线。充分发挥园区龙头、核心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力量,形成功能梯度布局合理、产业错位发展的创新策源高地,营造园区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张江嘉定园科研承载能力。

2.持续推动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上海工研院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平台建设,逐步打造集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为一体的创新功能型平台,为创新项目及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跟踪推进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平台建设,吸引相关领域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等资源集聚,助力嘉定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引导和服务上海硅酸盐所人工晶体、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等平台启动立项,推动共性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建设,集聚创新型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

四、高规格协同融合联动,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

1.加速推进长三角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化嘉定、温州、苏州、芜湖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战略机制,联手布局跨区域一体化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以项目化带动一体化,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构建内聚外合、协同融合的创新网络,探索构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

2.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继续对接长三角各城市,扩大“朋友圈”,突出“市场化”,联合举办第三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强化“365+3”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探索推进常态化的技术对接、专利交易、成果转化,进一步持续放大长三角科交会溢出辐射效应,扩大长三角科技服务品牌影响力。

3.深入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升级科技“双创券”平台,扩充创新资源要素,完善长三角区域间通用通兑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检验检测等科技资源合理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长三角地区更多中小企业使用科技“双创券”跨域区购买服务。

五、高水平优化生态环境,构筑创新发展新优势

1.完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链。继续深入推进“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众创空间发展体系,增强科创载体服务能级和水平,高效配置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现精准孵化。以“创业孵化+技术转化”为宗旨,以“市区联动、校区联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以菊园环微系统所物联网众创集群为重要平台载体,积极打造要素齐全、成本低廉、便利开放的创新创业者集聚区。

2.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引导和支持嘉创联等科创服务载体开展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市三大赛事,吸引优质资源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嘉创联成员单位资源共享、联动孵化,促进孵化器与产业加速器、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3.做深做实双创服务集群。聚焦“大科创服务”,做大做强嘉定创新创业大厦“双创讲堂”品牌,以主题月培训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优化科创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为抓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不断集聚市场化知名服务机构和服务力量,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集中度和活跃度。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工作。

六、高标准建设智慧平台,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

1.持续深入推进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持续协调推进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配合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制,推动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2.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及创新应用建设。落实《嘉定区5G网络建设和应用创新的实施意见》,力争年底实现城镇化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聚焦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开展5G+智能网联创新应用研究,推动“5G+智能网联”示范领域取得突破。充分依托政策引导,做优5G创新应用协同发展中心,协同推进5G创新应用建设,为5G生态链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平台。

3.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发挥智慧城市专项资金支撑作用,支持2020年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建设,引导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不断突破创新。强化市区联动,搭建更高层次展示对接平台,加强智慧城市宣传推广,提升社会公众认识度、认知度、认可度。

七、高实效开展科学普及,倡导创新发展新风尚

1.做实科学普及活动。聚焦科技前沿、群众关心热点,围绕重点人群,举办好“三下乡”、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科普创新创意大赛、科普讲解大赛等重要活动。广泛组织动员市民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活动,提升活动整体实效,大力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2.打造特色科普品牌。围绕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打造集汽车制造、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链科普,形成“一区一特”科普品牌。以社区书院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展阵地,提升服务能级,形成社区书院示范品牌。坚持市区联动,支持“科普集市”公益科普活动,推广最新科技产品及科研成果,丰富市民生活。

3.提升科普服务供给能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科普工作,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宣传科学防控知识。完善科普基地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科普基地建设和使用力度,促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大力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加快科普驿站平台建设,实现“科普中国”与区域科普资源精准对接。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作用,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实际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有力支撑。

八、高站位编制中期规划,谋划创新发展新格局

1.加快构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框架体系。以“横向可比、纵向延续”为原则,全面客观总结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关键要素、核心内容、发展特色,推进总体成效和主要指标评估工作,构建科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框架体系。科学研究编制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优势特色、明确任务举措,形成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阶段性建设指引。

2.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工作。系统梳理“十三五”期间嘉定区科技发展重大成就,加强现状和趋势研判,开展“十四五”期间关键领域、重大问题研究,高水平编制科技创新、智慧城市、科普事业、张江嘉定园等重点领域规划,科学提出下阶段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路径及区域功能布局,明确中远期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九、高效率科学防控疫情,发挥科技引领新贡献

1.支持科技企业支撑疫情防控。鼓励和支持相关科技企业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迅速开展检测试剂(盒)、药物、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及防护物资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产品研发生产和制造,并及时提供各方使用。引导支持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围绕疫情防控开展科技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发展网络医疗、检验检测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2.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稳发展。聚焦加快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结合大走访大调研,指导和帮助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载体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加快拨付项目扶持资金、提升科技双创券支持上限额度等有效举措,鼓励和支持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积极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帮助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助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现“双战双赢”。

3.优化抗疫情精准服务保障。开通战“疫”科技服务绿色通道,通过“嘉定科技”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政策及申报指南,提供精准解读和政策匹配服务。合理调整科技项目申报方式,实施涉企服务事项“不见面”网上办理。结合“双创讲堂”,开展科技政策“网上见”网络培训,确保年内各项科技项目有序开展。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人才智力优势,拓展宣传服务渠道,提升企业科学防控能力。


图文解读:2020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