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WA82010002021001 发布机构: 区科委
生效日期: 2021年04月21日 文 号: 嘉科[2021]7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部门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嘉科[2021]7号

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21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印发《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4月21日

 

2021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1年是开启“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六届区委十次全会部署,聚焦“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实施科技创新“139行动”(1个总体目标、3大关键任务、9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嘉定新城跨越式发展、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全面推进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为推动嘉定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建设,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赋能。

 

二、关键任务

(一)加快释放创新策源活力。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为抓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各项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以推动张江嘉定园等载体发展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承载能级高质量提升,拓展资源集成和要素集聚能力。

(二)持续赋能产业创新升级。以推进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千亿级园区建设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产学研深入融合,做强园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培育功能。以推动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创新中心、学科基地建设布局,实现科创能级与产业能级同步提升。

(三)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新城发力”为契机,以数字牵引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快推进数字化新基建建设,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整体提升,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度和感受度。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体制机制,加速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发展

1.完善高企培育制度架构。强化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导向,形成合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中高价值、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好针对性扶持,营造良好的高企培育发展环境;主动承接高企审核工作职责,加快形成本区高企审核工作组织架构,增强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严谨有序开展年度高企申报、审核工作。

2.精准培育高质量科技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储备300家高企重点培育企业、1000家储备发展企业,形成“发现一批、储存一批、服务一批、发展一批”的培育模式;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量身定制精准科技服务,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年内力争实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100家,保持全市第二,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总数超过265家次。

3.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小巨人、技术合同认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持续激励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激发技术市场活力,促进成熟技术转移转化,力争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总额增长率和技术合同交易额保持全市领先。

(二)加速成果转化,全面打造千亿级科技产业集群

4.打造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以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为重点,深化校地合作,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编制《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快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推进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力争园区年内产值(营收)超过300亿。

5.打造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重点推进科嘉示范园、新微创源、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等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不断优化成果转化和孵化体系,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水平和产业能级;积极探索“一所一园”“一园一策”,逐步推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园,在项目落地、空间承载、利益分配、激励机制、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撑,优化园区创新创业和产业培育功能,推动院地合作横向联动和纵深发展。

(三)强化高端引领,加快释放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

6.推动张江嘉定园发展提质增效。以张江十周年为契机,发挥张江专项等扶持政策激励作用,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强化项目跟踪推进和监督评估,大力支持园区内多层次“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和新兴产业集聚;提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持续推动创新实力凸显、创新产业引领、创新生态活跃的张江嘉定园现代化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7.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依托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建设发展契机,持续推进8英寸研发中试线、智能型新能源汽车两个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晶体、先进激光等自下而上平台培育,加快形成“2+N”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布局,不断提高平台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推进8英寸MEMS量产线、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12英寸工艺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集聚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产业项目。

(四)坚持市场推动,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生态链

8.打造科技服务主阵地。发挥科交会365基地、科技金融服务站、科创人才服务直通站等载体作用,加速科技咨询、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领域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培育,强化“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科技服务体系;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服务工作;高标准推进双创大厦升级更新,做优“一门式”科技服务和展示功能,进一步加大创新要素集聚,形成浓厚双创氛围。

9.做强科技服务品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整合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和社会化力量,围绕“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要素,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开展论坛、路演、沙龙、培训等创新创业活动,为全区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持续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做优“嘉定双创讲堂”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影响力、品牌力。

(五)强化要素集聚,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热带雨林”

10.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编制《嘉定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管理办法》,引导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抓实各类资源集成和要素集聚,持续提升育成孵化能力和创新服务能级;强化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指导和支持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11.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组织开展“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嘉定赛区等重大活动,积极争取承办专场赛点;发挥嘉创联等联盟作用,开展嘉创联训练营、中国321创业节、科技50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市三大赛事;进一步吸引优质创新资源对接,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推动创新资源共享,探索协同孵化机制,促进孵化器与产业加速器、产业园区联动发展。

(六)促进开放融合,持续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

12.办好第四届长三角科交会。全面总结评估第一轮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经验,有序推进第二轮长三角科交会谋划;坚持开门办会,突出“市场化”、扩大“朋友圈”,办好第四届长三角科交会;持续优化“3+365”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常态化技术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放大长三角科交会溢出辐射效应,扩大长三角科技服务品牌影响力。

13.推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深化嘉定、温州、苏州、芜湖等城市群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战略机制,支持推动高性能医疗影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协同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充实科技“双创券”平台共享资源,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好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流动环境,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

(七)突出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

14.做好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聚焦“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大调研,按照“因地制宜、突显特色、稳步推进、做强优势”的原则,科学研究制定《嘉定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积极发挥区数字办职责,强化统筹协调与协同推进、市区联动与条块结合,清单化、任务化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15.打造数字化转型“一区一特”。协调市级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嘉定新城数字化转型重点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研究制定“嘉宝智慧湾”智慧城市专项方案,加快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推动一批具有牵引作用、撬动效应的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显示度、感受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嘉定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水平,推动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

16.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应用。推进5G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滚动规划,编制《国际汽车城5G创新应用总体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累计建成3000个5G基站;统筹推进浩云等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能级;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专项资金引导和扶持作用,鼓励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字化创新应用,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化城市建设发展格局。

(八)凸显科技惠民,持续营造全民科普浓厚氛围

17.持续增强科普供给能力。持续强化科普阵地和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开展常态化学术交流和科普资源共享活动,形成科技带科普、科普促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结合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嘉书房等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社区书院,搭建综合性科普阵地;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为基层科普活动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18.持续扩大科普品牌影响力。聚焦建党10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以节点造势与常态化相结合,办好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同期活动数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重要作用,持续办好科普创意项目评比活动,支持科普基地积极组织承办公益性科普活动,鼓励科研院所科普活动资源向大众开放,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19.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市、区联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赋能升级,促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形成有嘉定特色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产业发展新业态。以校地、院地合作为抓手,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为区域科技创新贡献更大力量。

(九)强化党建引领,建设一流科技队伍

20.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教育引导全委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到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全过程,建设对党忠诚的科技干部队伍。

21.常抓不懈优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内控和廉政教育,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持续推进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工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巩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打造干净担当和务实守正的科技干部队伍。

22.坚持不懈提升干事效能。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开展科技系统学习培训,统筹推动轮岗交流、基层锻炼,加强年轻优秀干部培养;聚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落实传导责任压力,强抓目标管理和任务实时跟踪,提升科技管理工作体系整体效能,激励引导干部队伍“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在干事创业中践行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