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WA81010002022001 发布机构: 区科委
生效日期: 2022年03月28日 文 号: 嘉科[2022]9号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各部门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嘉科[2022]9号

关于印发《2022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3-28 浏览次数: 【字体: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22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328


2022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打造上海新城样板为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一三五十”工作计划(一个总体目标、三个重点领域、五个关键要素、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建设。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对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力推动新动能全面成势、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社会治理全面赋能的重要支撑,抢抓机遇、比学赶超、狠抓落实,努力在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上率先取得积极进展。推动科创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加速提升,推动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二、重点领域

(一)科技赋能新旧动能转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体系,加大力度推动创新主体培育,不断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做强科技策源功能、赋能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张江嘉定园、校地院地合作科技园等载体发展提质增效,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承载能级高质量提升,各项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二)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加快开展数字化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嘉定未来·智慧出行示范区”、“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 等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建设;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建设,营造活力、创新、赋能的合作生态和浓厚氛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三)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用好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等平台资源,深入实施科普特色强化工程,打造高亮度科普品牌,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良好科普工作格局。

三、重点工作

聚焦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和创新活动等五大关键要素,有力发挥资源整合集聚优势,优化科技创新功能布局,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培育良好创新生态,着力实施推进十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动高质量创新主体培育发展

1.深化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充分释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重要作用,持续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做好精准化服务,有力推动高企申报、审核工作,全年实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50家,力争900家、总数达235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次。

2.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发挥各类科技政策支持引导作用,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持续提升;鼓励创新主体、高校院所探索联合研发、技术攻关新模式,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等关键指标力争保持全市前列。

3.推动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点项目,持续做好临港科技园、中生复诺健、艾普强等项目跟踪协调;加强市区联动,推动各类科技政策向嘉定新城和北虹桥等重点区域聚焦,量质并举壮大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集群,吸引优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流动。

(二)持续推动张江嘉定园发展提质增效

4.加强园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统筹,做实张江嘉定园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同推进,切实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和产出效益;建立“园区—街镇—子园区”三级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园区管理机制;完善张江嘉定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5.提升园区精准服务水平。推动园区服务下沉,开展园区服务主体排摸,建立直达子园区(经济城)的联络员队伍,延伸政策触角,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水平;强化与“嘉定双创讲堂”等科技服务品牌联动,线上线下扩大政策推送辐射,实现政策服务精准化、惠企效果最大化。

6.强化园区发展深度赋能。推动张江新政进一步向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商务区聚焦,更大力度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推动更多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持续推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做强核心功能,加强关键项目跟踪;加速“张江之星”企业培育,打造“一区块一特色”品牌,实现各产业区块错位、竞争发展格局,提升嘉定园产业综合实力。

(三)加快推进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

7.夯实园区建设基础架构。持续完善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整体架构,形成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园区运营公司三级组织架构,推动实体化运作;加快完善《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千亿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智能网联与氢能产业,启动专业产业规划编制。

8.加强园区发展管理服务。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基础情况排摸,明确纳统口径,整理形成“三张清单”,做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每月跟踪服务,加强相关政策宣传、辅导及培训,协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园区服务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9.促进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打通平台链接,推动大学、检测中心等共建联合实验室、转化平台;强化空间链接,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园与氢能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等区块叠加共振发展;打造要素链接,加快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实现同济大学科技园产出达180亿元。

(四)加快推进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

10.夯实规划政策支撑。加快编制院地合作建设千亿级科技园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促进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的若干政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放、企业研发、载体建设、用地供给、人才集聚等方面聚焦支持力度,实现院地合作科技园产出达300亿元。

11.完善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发挥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制度作用,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促进院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项目落地,探索开展企业跟踪统计,协同推动院地合作科技园重点项目建设;编制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地图,完善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机制,提升成果转化对接效率。

12.加强合作资源对接。加强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专业平台合作对接,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朋友圈;推动嘉定国资等区属国有资本联合东浩兰生、上海国投等市属集团,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采用“产研结合、奖投联动”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和早期投资。

(五)深入推进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建设

13.完善市场化运营模式。持续推动转化中心市场化运作,提升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运营管理能力,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领域专业力量,共同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完善服务闭环;指导推进转化中心科普工作,打造特色科普活动品牌

14.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办好“院士·嘉创”主题活动,编制《科技动态》,打造线上展示平台,依托工博会、科交会、IEID会议等平台,畅通院企精准对接渠道,推动一批技术成熟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好、产业吻合度高的成果转化落地,力争完成2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5.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培育。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层面支持,持续加强政策聚焦,优化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和企业引进培育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成果转化、税收产出等绩效考核制度,加速培育造血功能,力争全年引进培育50家以上高科技、高成长企业。

(六)持续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

16.办好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长三角高校、大型央企等创新资源支持,更高起点办好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探索举办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做实做优“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力争实现科技成果交易金额超2亿元。

17.探索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深入落实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战略,支持推动汽车新四化、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联合体打造,推动技术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和协同创新;持续发挥“科技双创券”积极作用,支持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和开放共享。

(七)持续推动“大科创服务”能级提升

18.做强科创服务主阵地。持续完善创新创业大厦“一站式”科技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交会365基地、科技金融服务站、科创人才服务直通站等载体功能,做好各类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等综合服务;积极引入优质科创服务资源、孵化空间和产业基金,加快推动科技孵化、招商引资能力提升。

19.做优双创孵化育成体系。探索开展“嘉创星空”计划,推动各类双创载体向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持续打造“嘉定双创讲堂”品牌,发挥“嘉创联”等载体作用,积极承接“创在上海”等市级活动,开展市场化创新创业活动,加强科技成果交流合作。

20.做实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制定实施“揭榜挂帅”、“成果转化”重点人才政策,打造嘉定青年科学家“大咖说”品牌,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战略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落实外国人工作许可政策和创新举措,强化外国专家服务,建立重要院士专家精细化服务对接通道,打造院地合作产学研工作示范点。

(八)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亮点

21.强化统筹引导。有力发挥区数字办统筹协调职能,落实城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基础建设、新城数字化转型等专项规划,加强重点任务、示范项目跟踪;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持续支持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先行先试。

22.聚焦重点突破。聚焦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建设、国家“双智”试点,深度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智慧未来出行示范应用建设;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深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应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

23.深化场景应用。持续打造一批管用、好用、实用、易用的创新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化转型显示度、感受度和获得感鼓励社会主体参与经济、生活、治理等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打造10项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应用场景。

(九)着力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24.坚持重大活动示范带动。精心组织嘉定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科普创意项目评比等重大科普活动,同期活动数力争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提升重大科普活动影响力;做好《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学习宣传,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25.持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着力推动科普基地、社区书院、村(居委)阵地建设,推进国家、市级、区级科普基地三级联创,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化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建设,探索线上科普阵地建设,开发嘉定科普地图APP;抓好科普队伍建设,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参与科技志愿者队伍,提升科普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26.打造高亮度科普品牌。做强“企业科普”,建立汽车科普联盟和工作共推机制,打造“一区一特”汽车科普品牌;做优“院所科普”,引导高校院所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培育“长三角科普”,以“嘉昆太科普护照”为示范,促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实施“青苗行动”,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十)全面打造创先争优科技工作队伍

27.全力以赴落实重点工作。主动适应“十四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形势需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精准发力,持续落实“三表一报”制度,优化科技创新工作协同机制,定期做好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重要指标、重要批示跟踪督办,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切实增强使命担当

28.坚持不懈提升干事效能。开展“主动对标、全力赶超”大学习、大调研行动,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准确把握科技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方向,抓好科技系统干部队伍理论和业务培训,持续锤炼“七种能力”,打造新时代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科技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