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WA82010002023001 | 发布机构: | |
生效日期: | 2023年03月08日 | 文 号: | 嘉科[2023]10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部门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嘉科[2023]10号关于印发《2023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2023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下属各事业单位:
《2023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已经领导班子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3月8日
2023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嘉定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和七届区委五次全会部署要求,打造科创“新动能”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一五七”工作计划(一个总体目标、三个重点领域、七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嘉定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总体目标
坚持党对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加快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总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科创产业化、产业科创化”总体思路,做优做强科创策源和成果转化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未来产业的增长极,努力在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创节点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
二、重点领域
(一)增强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提振企业信心,做强创新策源转化功能,推动双创载体、张江嘉定园、院地校地合作科技园等提质增效;把握科技创新前沿,前瞻布局带动形成新赛道风口点的颠覆性技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二)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强化政策聚焦和引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嘉定特色的应用场景;着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服务能力,集聚、培育一批高质量、专业化服务商和创新企业,打造高端数字产业集群和数字赋能体系。
(三)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用好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等优质资源,实施科普特色工程,做强科普特色品牌,提高科普辐射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重点工作
聚焦创新主体、创新载体、政策服务、科技人才和创新活动等关键要素,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布局,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人才,激发创新动力,着力实施推进七项重点工作任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释放新动能
1、助力服务业稳增长促发展。细化指标任务,压实责任、落实到位;区镇合力做好运行监测分析,强化重点企业跟踪,主动服务指导,挖掘新增、临界规上企业潜力,推进规上企业实体化集聚,力争扩大企业增量;抓牢政策窗口期,优化政策供给,发挥政策鼓励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提振复苏,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2、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充分释放高企政策支持作用,强化科技政策综合施策、精准培育,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滚动完善区高企培育库,做好精准化服务,助推初创企业加速成长;有力推动高企申报、审核工作,全年实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0家、总数达2600家,新增市、区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0家的目标。
3、持续助推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发挥科技政策支持引导作用,鼓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瞄准新赛道抢占风口点,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高校院所、研究机构开展产研联动协同攻关,在裉节问题和“卡脖子”领域尽快实现突破,持续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实力,持续保持全社会R&D经费支出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位居全市前列。
(二)推动三大园区形成科创“增长极”
4、加快推进校地合作科技园特色化发展。联动同济、复旦、上大等高校,编制《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科技园合作共建。联动同济大学推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加快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引进;深化与复旦大学合作,推动精准医疗园区二期等项目建设;联动上大微电子学院,做强微电子与生物医药创新生态链,提升嘉定上大科技园品牌。夯实园区服务与纳统机制,协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优质科技企业,力争实现校地合作科技园总产出达500亿元。
5、提升院地合作科技园显示度和贡献度。夯实规划政策支撑,发布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发展规划,围绕“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院地合作产业布局,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开放、企业研发、载体建设、人才集聚等功能,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重要创新平台落地;实施“千千万万”工程,支持一批揭榜挂帅和产学研合作优质项目,力争实现院地合作企业总数突破550家、全年产出达350亿元。
6、放大张江嘉定园创新主战场作用。编制《张江高新区嘉定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标国际国内领先科技园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发挥张江专项资金政策优势,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底层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巩固创新优势,抢占产业新赛道;实施“一区块一特色”品牌提升战略,提升项目导入与培育孵化功能,引导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向各子园集聚,推动各区块错位发展;完善园区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提升统计分析和跟踪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确保主要考评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三)优化科创政策供给服务体系
7、强化科创规划和政策供给。编制《嘉定区科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发布科创“新12条”政策,持续巩固科技创新引领优势,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前沿技术,加快科创与产业双轮驱动。聚焦科创年度重点项目,做好跟踪协调与成效总结;加强协同联动与政策聚焦,推动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向嘉定新城和北虹桥商务区聚焦。
8、提升院士中心转化能级。加强院、市、区协同联动,深化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等专业平台、市场化力量联动,加强创新要素资源整合,增强项目导入和培育孵化;挖掘梳理企业急需求、真需求,常态化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对接”行动,服务、推动一批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推动院士专家团队项目落地累计超20项。
9、完善365科创服务体系。做优做强创新创业大厦“一站式”科技服务主阵地,不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站、科创人才服务直通站等载体功能,持续办好“嘉定双创讲堂”,积极开展政策惠企、技术对接、交流沙龙等系列活动;打造“科创365”新平台,实现科技政策、科技活动、揭榜挂帅、成果转化等一站式科技资源对接服务,打造有更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服务品牌。
10、做强双创载体培育体系。着力推动载体提升优质项目的发现、孵化、服务等能力,构建创新服务联合体,引育更多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企业;完善载体培育体系,积极打造标杆孵化器,力争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放大嘉创联联盟作用,推进“嘉创星空”计划,赋能科技企业成长;组织“创•在上海”等市级活动,鼓励支持载体举办、承接具有影响力的双创活动(大赛)等,以赛促创、以赛提质,培育双创活动品牌。
11、做优科技人才服务保障。用好“揭榜挂帅”、“成果转化”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开展前瞻技术、颠覆性技术研究;举办第二届长三角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打响论坛品牌;强化外国专家服务,做精院士专家对接服务,培育浦江人才、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杰出科技青年等科创人才梯队,构建战略科技人才梯队。
(四)做亮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品牌
12、持续举办品牌性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扩展合作“朋友圈”,深入联动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办好第六届长三角科交会,放大科技交流、成果交易的辐射力、影响力,实现科技成果交易金额2.5亿元以上。积极承办海创中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突出以会引商、以才引商,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和贡献度。
13、构建汽车领域协同创新格局。完善新汽车协同创新联盟工作机制与组织架构,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流通渠道;推动各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打造区域内创新供需内循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整合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资源,加快推进研发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创新工场建设模式。
(五)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发展
14、强化统筹加快数字化转型。发挥区数字办统筹协调作用,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政策,持续谋划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支持各类主体参与经济、生活、治理等示范项目建设,全年推进示范应用不少于20个。推进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累计完成4400个。牵头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参与重大项目会审。
15、聚焦重点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支持嘉定新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做优做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实施助企纾困、工业互联网等政策,加大专业服务商培育力度,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两化融合贯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支撑创新发展
16、推动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加强与市科委、上海科技馆等部门沟通,推进上海科技馆分馆前期研究,力争早日启动建设。加快嘉定科技馆建设,承接上海科技馆资源,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嘉定特色的科技馆。
17、坚持重大科普活动示范带动。筹办嘉定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展示“一区一特”汽车科普成果,以及重点产业和科研院所创新成果。发挥各级组织和各类科普阵地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满足公众了解、学习、运用科学技术和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需要,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18、打造多领域特色科普品牌。加强培育指导,着力创建一批市级、区级科普基地;打造“未来少年科创营”等特色品牌;做强企业科普,依托嘉昆太科普护照,推动汽车科普旅游线路向长三角地区推广,打造汽车科普品牌;做优院所科普,引导高校院所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构建院地联动发展格局。
(七)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
19、严管厚爱强化作风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加强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持续深入纠治“四风”,持续打造干净担当和务实守正的科技工作队伍。
20、真抓实干做好重点工作。主动对标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创新的定位和要求,加快精准发力,切实发挥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重要作用;持续优化科委科协工作协同机制,抓好“三表一报”制度,落实区政府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指标月度跟踪督办,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嘉定构筑产业新优势做出积极贡献。